推薦的資源共 10 筆,這是第 1 頁

北埔廟事多

一、能以google earth找到自己家鄉的位置。 二、能認識家鄉廟宇的起源以及主神及其他神明的由來。 三、認識家鄉廟宇建築的意義和由來。 四、能運用互動式電子白板圈選、註解、移動的互動性。 五、成語教學以及問題探索的方式,循序漸進帶領學童一窺在地廟宇-福聖宮的美妙。 六、能認知廟宇與地方文化的關係,而不是僅將廟宇與宗教畫上等號。 七、學會整理筆記。 八、學會自我評量。

 來源網站:教育大市集

性別平等教育優良教案暨教學經驗敘說入選作品輯-禮俗有禮

在仔細審閱課本的過程中,小組成員發現了南一版六上第五單元第四課台灣的生活禮俗是在談論有關台灣的生活禮俗。在傳統的思想中,台灣人本來就是一群有「禮」的人們,因此各種生活習慣理當有「禮」!然而透過帶有「性別眼睛」的意識來看本單元,卻又感覺處處無「禮」而荒謬,找不到「禮」在哪裡?因此本教學活動的名稱就訂為「禮俗有禮!?」,同時在句尾加上!及?,就是希望同學們能夠仔細的來批判思考這個問題,看看這些禮俗是否...

 來源網站:教育大市集

台灣傳統民俗活動課程計畫

傳統文化是我們延續國家命脈的根,在強調多元文化的二十一世紀時代裡,國際化、數位化是個未來趨勢,因此學生亦多把這些資訊科技能力作為生活學習重點,學校的教育亦以此為教學重點,期望培養學生帶著走的能力;在此浪潮之下,很容易忽略祖先留傳下來,與自己生活最息息相關、最真實的點點滴滴生活──傳統活動文化存在的現象,故透過學習閩南語與傳統民俗活動的同時,讓學生更進一步了解各地風俗民情的形成背景、傳說的節令、禮俗...

 來源網站:教育大市集

淡藝街頭夢想家

古色古香的淡水,在北縣政府的規劃下,儼然形成一座「行動美術館」。從著名的景色風光到傳統的特色小吃都是讓觀光客最津津樂道的話題,但最使人流連忘返的,是佇足於「懷舊老街」裡表演的「街頭藝人」。 原本這些「街頭藝人」都只是「戶外藝術家」,他們沒有固定的名稱,也沒有應有的保障和權利,一直是弱勢的族群,早期常受到警員或管理人員的刁難。後來政府視察國外「行之有年」的「街頭藝術」,而舉辦了「街頭藝人」的認證活...

 來源網站:教育大市集

文化傳承,發揚大甲

利用繪本「挖土機年年作響」,說明鄉村改變情況,延伸到鄉村傳統的文化產業可能面臨的問題,認識家鄉-大甲的環境與人文特色,瞭解大甲的傳統文化、產業面臨的問題,進而願意愛護自己的家鄉。

 來源網站:教育大市集

他里霧文化園區一日遊

「斗南火車站」舊稱「他里霧」,是雲林縣境佔地最廣的車站,目前站房外觀為斜頂磚造長殿式建築,仍具早期日式風貌。火車站前的廣場一隅,設有柴油火車的景觀裝置,十分具有特色,另外,在車站出口右側有排日式風格的老倉庫,現在已規劃為藝文活動和電影、圖書閱覽的場地,他里霧建築和地方文史極具在地意義和珍貴價值,值得大家來到這裡細細品味。

 來源網站:教育大市集

故鄉傳情,產業革新

本教學設計由生活出發,融入五年級社會領域教材,引導學生參觀家鄉產業文化活動,藉由學習單或資訊設備記錄所見所聞,了解家鄉的文化內涵,在課堂上讓學生將家鄉的產業特色透過簡報來說明,並將優秀作品上傳到班網上,藉以達到行銷家鄉產業的目的。

 來源網站:教育大市集

F080042與海拔河牽罟樂

牽罟是漁民的經濟產業,但是在漁業沒落及漁業資源日漸萎縮後,牽罟轉型成為各地漁村的文化及經濟活動,漁村社區將牽罟文物設計成紀念品,並推出牽罟活動,提升牽罟的文化層次。透過教學活動讓學童們理解先民困苦的生活及刻苦耐勞的精神和牽罟的歷史與文化。   此外並經由踏查、討論、資料蒐集,以了解目前台灣海洋的現況與環境惡化對海洋所造成的衝擊,增進學生對海洋保育的重視,進而培養學生對於海洋保育的環境行動。

 來源網站:教育大市集

「元宵燈會」教學計畫

正月十五日元宵節,是華人農曆春節節慶中的最後一個,過了這一天,年也就算是真正的過完了,每年幾乎台灣各地都會在這一天舉辦燈會展示,街道上熱鬧非凡,亦稱小過年。在舊時的農業社會,通常這個節日中處處可見手提燈籠嬉戲的小孩,而廟中燈會則可見傳統中國花燈,有忠孝節義故事,亦有現代生肖主燈,而賞燈已成為民俗中重要的休閒活動,希望藉此機會讓民俗藝術及隱含於燈中的教忠教孝的意義能流傳深植於每個人的心中。 ...

 來源網站:教育大市集

我家的「年」

透過此學習單,與家人互動,瞭解自己家族過年的習俗與傳統

 來源網站:教育大市集